(經營戶嚴女士出示了鄭某寫的一張欠條。記者 謝慧 攝)
紅網株洲站12月9日訊(株洲晚報記者 徐滔)昨日,蘆淞市場群多名經營戶致電本報熱線28829110稱:結谷門市場一服裝老闆鄭某欠了他們的賬,跑路了。
記者核實:
昨日上午,記者來到結谷門市場2樓鄭某經營的攤位時,其門面已關閉。該市場幾名攤位的老闆說,這幾天,很多供貨商來催問鄭某歸還貨款,鄭某可能跑路了。
第一批報案人有23名,涉及金額60多萬
隨後,記者來到市場值班室。工作人員介紹,除了請假等特殊情況,市場所有經營戶必須在早上6:30至7:00開門,否則將進行處罰。鄭某是轉租他人的門面,關門有一天多時間了,根據現狀分析,鄭某有“已經跑路”的可能。
聽說有人採訪,10多名供貨商圍了過來。他們說,自己剛從蘆淞公安分局經偵大隊報案回來。
“第一批報案的經營戶有23人,鄭某欠我們這批人60多萬元。”多名供貨商告訴記者,他們中,鄭某欠得最多的有13萬多元,最少的也有幾千元。“還有一些供貨商還不知道鄭某不見了。加上那些人的,鄭某欠的錢可能更多。”
有供貨商說,鄭某現在手機不通,門面關了;在株洲讀書的鄭某兒子也被人接走;其妻不見蹤影。記者撥打鄭某手機,顯示無法接通。
鄭某用假名字進貨,甚至不打欠條
九天布料市場經營戶嚴女士說,從去年10月起,鄭某就在她那進貨。起初,鄭某還是按時給錢,在和她結清了8萬元貨款後開始賒賬。至今,鄭某欠她11萬多元。
嚴女士說,因鄭某欠自己的錢太多,她曾要求對方出具身份證並寫欠條。“看了他的身份證後,我才知道他的真名是鄭某某。”嚴女士說,鄭某一直用“劉某”這個名字在九天布料市場進貨。
記者發現,很多供貨商雖然和鄭某有經濟往來,但大家都只在自己的記賬本上記“劉某(實為鄭某)付款多少,欠款多少”。有的有鄭某的簽字,有的沒有。大家並沒有鄭某寫的欠條,也沒有看過鄭某的身份證。
記者就此事採訪了本報法律顧問聶煒。聶律師表示,鄭某用假名字在欠款證據上簽字,涉嫌詐騙。從民法角度來看,供貨商如果沒有鄭某的欠條,僅憑貨單上的簽字,維權有一定難度,因為那隻能證明鄭某收下了多少貨物,不是欠款的直接證據。
如何避免此類事件發生?聶律師建議,最好能簽訂正式合同。如果在日常操作中,有一定難度的話,供貨商至少要弄清楚收貨人的真實身份,另外,要保留自己送貨給對方的憑證。 (原標題:株洲一服裝店老闆多次用假名賒賬 疑欠賬太多“跑路”)
- Apr 25 Sat 2015 01:42
株洲一服裝店老闆多次用假名賒賬 疑欠賬太多“跑路”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